您的位置首页  长沙文化

长沙的历史文化遗产长沙红色革命

  马上就要过年了

长沙的历史文化遗产长沙红色革命

  马上就要过年了。年的味道,是外婆、妈妈和故乡的味道,是思乡、回归和团圆的味道,是吉祥、满足、红火的味道。过年了,我们一定要回到家乡,回到大家庭,回归传统,找到我们心灵可以安歇休养的地方。

  众所周知,除夕,就是中国人过年的第一个。长沙人过除夕呷团年饭,家中长辈第一想着要场面丰盛壮观,过年毕竟是一年当中最盛大的节日,当然要用最隆重的方式来迎接它;家中长辈第二希望的是家人们都能够坐到团年饭餐桌旁,希望一家人无论老幼能到得齐,来得全;第三是家中长辈遵从旧俗,不怕年夜饭吃得晚,作为小辈的我们平时在外面为工作奔忙,在这年夜饭的时候,何不多花些时间来陪伴家中的长辈,陪伴老人家们。

  团年饭的味道,当然不只是摆满桌子、那些流传了成百上千年的菜肴的味道,那淌着油代表富足的富贵肘子长沙的历史文化遗产,那昂首翘尾、代表“年年有余”的清蒸鳜鱼,那代表竹报平安的小炒笋丝一桌圆满的团年饭,在老长沙的习惯中,通常要上十二道菜,这是对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的礼赞,也是对一年十二个月的期盼,希望每一年的十二个月,“月月有菜,月月有财”,即使在物质还不太丰盈的上世纪80年代初,时为长沙饭店特二级厨师、今为著名湘菜大师的谭添三,即在当年《长沙日报》上“支招”称,长沙团年饭最好十二碗,限于经济条件,可上四碟冷盘、八碗菜,然后谭添三如数家珍谈到,头碗菜是有肉丸、蛋卷、冬笋片、肉片、鸡肫肝片、肚片、豆笋、木耳的杂烩火锅,不过年夜饭时,杂烩火锅要称为“全家福”了;第二道菜为百凤朝阳,即有头有足的全鸡,鸡代表“吉”翻读三十多年前的《长沙日报》,让人恍然感觉,老长沙的团年饭菜式,直到如今,其实一直变化不大。

  吃罢团年饭,老长沙讲究各家各户都要灯火齐明,旧时城区是炭盆烧得越红火越好,乡村则时兴“烧柴蔸”,因为“柴蔸”,谐音“财头”,并且越烧越旺,特别耐烧。现在人们则讲究在除夕夜,家中一定要灯火通明。小孩子们要给家中长辈拜年,老人则会给小孩压岁钱,祝他们平安顺利地成长,学业进步,工作有成绩。一些人还会在门外燃放喜庆的鞭炮和烟花。团圆的一家人在除夕深夜按习俗会紧闭门户,谓之“关财门”,据说这不但是守护自己的家,更不会让财气外溢。

  很久以前的旧时大年三十晚上,因晚清经济凋蔽,老长沙街头常涌动“三种人”:一为讨账者。旧俗,端午、中秋长沙红色革命、除夕为“三比”之期,即收租计账的日子。《白毛女》中的杨白劳就是在除夕夜死的。到了大年初一这一天,就不能开口再说讨账,必须等到元宵节后。二是四处奔走躲账的人也多。不少负债者东躲,有些人躲在澡堂里混迹捱时。第三种人是赌钱的人特别多,旧时风气不良,社会乌烟瘴气长沙的历史文化遗产,赌风大盛,一些人年未过完,就因闹得家破人亡。这些过年陋俗现已随时代的变迁,丑恶风习多已消亡。

  大年初一,一元复始,一切都从“新”开始,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旧时老长沙过春节,大年初一,各家各户讲究“开财门”后,一家老小先要“出天行”,家人们在家长带领下,向着老皇历上书写的喜神方揖拜,并朝历书指定的吉神方行走。这种初一的旧习俗现在早已废除消失。

  近二三十年来,长沙人在大年初一逐渐形成新民俗。所谓“开财门”,人们也不再等鸡鸣之后敞开大门,迎接新的一天。人们往往是随着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倒计时,敞开大门,在新的一天到来时,人们大放鞭炮,大年初一零点的鞭炮往往惊天动地,震耳欲聋。

  在大年初一,不少人还讲究趁着新年的晨光将要到来之时,人们根据自己的习惯,前往各个地方,为新的一年祈福。

  不少长沙人在大年初一讲究登长沙河西岳麓山,祈求新年登山能够步步高升。这些登山的时尚人群成群结队,大年初一即行走在攀爬岳麓山的道路上。他们从自卑亭登向观景台,从低处攀爬到最高峰。一位大年初一登高的长沙人在微博上曾写道,新春第一天,从岳麓山自卑亭出发,爬到岳麓峰顶,顿觉新年到来之际,一览长沙小。而他从天色微明之时爬山,爬到山顶之时,正值东方天幕霞光初绽,他说新年第一缕光明仿佛照彻他的心底。他说,想不到,在长沙大年初一登山的人也还多。其实,只要天气晴好,在新年登山的长沙人,会从初一一直延续到初五初六。在春意渐深的春节期间,岳麓山间的道路,来往人群络绎不绝。

  当然,长沙城内在大年初一一大早开车前往“天下五岳”之一、有寿岳之称的南岳衡山爬山祈福的人群也不在少数,他们从来都不管天气刮风下雨。

  除夕深夜、大年初一前往韶山、给“老人家”拜年的市民也很多。“吃水不忘挖井人,新生活不忘”,大年初一去韶山,已经成为中国的一种春节新民俗。近年来随着橘子洲的建设,春节假期前往橘子洲的人流也明显增多,橘子洲除有青年头像外,红梅春柳也报道星城春早的信息。

  一些长沙市民,也会在除夕晚上或大年初一,去长沙城北开福寺祈福。每年大年初一,在千年古刹开福寺,都可以看到绕着大殿祈福的人群成千上万。

  晚清,老长沙玩龙灯,最迟在正月十一出灯,最早在初五龙灯上街。如今,随着政府及市民纷纷关注和重视传统文化,老长沙龙灯狮舞逐渐在一些传统庙会现场和传统文化老街开始得到部分恢复。尤其以火宫殿为代表的庙会文化,恢复得最好,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到春节,长沙人免不了一家老小喜气洋洋逛在坡子街、太平街、都正街等历史文化街巷中,今年潮宗街也正在加入到打造传统老街的行列中。

  当然,在老长沙过年,新春民俗气氛最浓郁之地,首推坡子街火宫殿。前不久,长沙各报纸和电视台纷纷提到长沙拟打造“火宫城”,这一计划如能得到实施,长沙城内历史文化氛围当然会更加浓厚,“火宫城”想必也将成为推动长沙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连续二十余年来,坡子街火宫殿一直在老长沙城内坚守传统年节文化,其新春庙会在每年初一开始即面向市民和游客隆重推出。

  每到春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放全国各地人民欢度新春佳节的欢乐情景时,必然会出现长沙火宫殿的镜头。2015年春节,在大年初二新闻联播就播出了火宫殿庙会的欢乐情形。笔者的一位小学同学居然抢了镜头,惹得同学间一片欢笑长沙红色革命。火宫殿春节庙会,近几年,其实还同时在中央电视台二套、四套、十三套节目反复出现,不知不觉,火宫殿已变成春节长沙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张“明星脸”。我们希望长沙这样的“明星脸”能更多更美,多让长沙在全国人民面前“露脸”。

  对于老一辈长沙人,曾经的新春佳节,很多人都有过许多暖心记忆。长沙城乡老人都见识过旧时长沙城乡的舞龙舞狮。近年来,舞龙舞狮这一新春民间习俗又开始在长沙城乡复活,去年都正街即组织数支舞龙队,吸引不少爱热闹的长沙市民的目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